小企业也值得学习导读:小企业也是值得学习的。通常,小企业是从市场中真刀真枪中冲出来的,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身的产物,更能体现支撑一家企业成功的基本面的力量。其创始人也更能彰显企业家精神。
最近,接触到一家企业,一亿规模的营收,有三百多位员工。但是与其老板和员工的接触,让我感受到了这家企业在基本面上的成功。老板非常敬畏客户,对客户总是有着一种亲近感,一位员工对我讲,一次一位小客户,邋里邋遢、罗哩罗嗦,但是老板始终面带微笑、热情的亲自与其沟通。 老板对公司能形成一种敬畏客户的文化感到欣慰,她说,每次客户表扬我的员工时,都非常开心。一位客户曾对我说,你们的员工太好了,一直忙着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中午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泡方便面,我们的员工觉得面还没泡软,你们的员工已经吃完开工了。介绍到这里,老板欣慰地微笑着。 这家公司有两个业务模块并不是深思熟虑设计出来,最初是由客户提出的请求滚动发展起来。从这一点看,所谓战略并不什么高深得摸不着的东西,只是对客户需求的一种成功应对。 这家企业非常关注员工。很多员工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一位没有学历的司机,在老板的帮助下,已经成为分公司的总经理。这位司机总经理说,我当时进公司的时候很小,是领导一路带着我成长,虽然辛苦,但是现在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成长,没有什么可挑战的事情,就会觉得不习惯。难怪当地人把这家公司看作行业的黄埔军校。 老板很关怀员工,他说,我会批评他们(员工),有时候也很苛刻,但是也很疼他们,就像对待孩子,父母没有不骂孩子的,但也都心疼孩子。老板每年都会带着高管到员工家里看看,他们称之为“家访”。员工、包括其家属有困难时,公司都会给予帮助。就在今年年初,一位很普通的员工患上了癌症,公司就从其家基金中资助他。 这位老板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他说,做这个企业就像驾驶一艘大船,总是担心前面有暗礁,因为我是要带着三百多个家庭驶向幸福的彼岸。这里,老板已经把对员工的关爱延伸到了家庭。 这位老板愿意授权,给员工更多成长、发展的机会,如果员工做得好,也绝不吝啬物质激励。在分公司的创办过程中,如果哪位员工经过考察要开拓某一地方的市场,就会给他机会去创办分公司。如果有两个人以上选择同一市场,那么就PK,谁胜出谁去。 如果员工所创建的分公司在最初的两年都能实现业绩合同,那么就可以获得分公司10%的股份,哪怕离开公司,也依然享有股权。就是这样,各地的分公司很快就都建立起来了。 员工告诉我,公司每次开展一项新的业务,老板都会和员工一样,穿上工装,忙碌在第一线,与员工并肩作战,一旦业务进入状态,老板就基本不过问了。也许很多领导者不屑于这样做,但这才是鲜活的领导力。 就像一位员工说的,正是领导的身先士卒,感染了我们去奋斗、去拼搏。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带着我们学习,让我们看到是如何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所以,现在领导无论要做什么、提出多么高的业绩目标,我们都有信心去实现。 现在的企业家,过于迷恋领导力,把领导力神话化,动辄就是宏观呀、大局呀,真正的领导力是从领导者的言行中生发出来的,是从日常运营的土壤中生发出来的。 这家企业的学习氛围很浓。在员工看来,老板是一个能“吞书”的人,学习速度非常快,而且推动整个体系去学习。看到好书,就会推荐给员工去读,参加了好的培训课程,就会带资料回来给员工学习,或者带着员工去参加课程,也非常舍得花钱引入培训咨询服务。 老板提倡分享的文化,他本身更是身体力行。一个周末员工培训,在快结束的时候,老板打电话过来,让大家等等,说他马上过来。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会场,原来是因为看到一句非常受启发的话,就想和自己的员工分享一下。 这家公司的学习文化还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上。“考试”、“作业”是员工常说的话,这样的语言体系源于他们最初的一项培训业务,之后就一直延续下来。这位老板会拿出一些资料,带着员工一句话一句话的读、学习、分享,学习之后,老板会和员工一起考试,一起把卷子展览出来。 之所以强调语言,是因为语言会定格思维模式,会定格企业文化。这家企业本身的语言调整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的一位员工告诉我,说最初是领导下达任务,现在我们是制定目标。我就问这前后有什么变化,那位员工告诉我说,下达任务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是领导要求,是任务,那么我们做不到也没什么,说做目标就不一样,会有挑战的感觉,把我们激发起来了。做任务,是被动的,做目标是主动的。这是企业流行语的力量。 就是这样一家小企业,可能看起来平淡,如果你愿意,在上面谈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找到其他企业更精彩的案例。但是正是这些基本面的东西在支撑一家企业的成功,比如创造客户价值与员工价值、比如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基点的驱动力、比如市场经济中机会平等的从最底层学习、奋斗的精神,只是很多企业一旦做大,就容易忘记这些。 所以说,大企业要懂得学习小企业,大企业要懂得学习小企业家,因为那些真正带来成功的基本面,容易被大企业遗忘,但却鲜活地体现在小企业身上。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