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发展需要标准化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问世以来,这种融合了众多尖端科技,能为居民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生活的建筑便风靡全球。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商便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智能建筑”、“3A建筑”、“5A建筑”等频繁出现在房地产促销广告中。 “智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铮表示。 近10年,智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量具有办公自动化(BA)、办公室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的3A建筑、3A小区拔地而起,而与之配套的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也逐渐成为衡量建筑智能的重要指标。 但是,由于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都是新生事物,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智能化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参差不齐。 李静指出,在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努力下,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只集中在个别领域,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一些标准的制定实施还不能充分满足智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智能建筑领域的产品标准还比较缺乏。 除了标准不完善之外,标准的落实情况也不甚理想。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智能建筑规模大、系统多、业主对工程的要求也比较高,促使不少技术人员在操作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标准规范。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智能建筑的项目数量、技术队伍实力比较弱,很多地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能建筑已经被国家列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靠支撑。在这一发展规划的推动下,我们将结合国家总体政策方向,进行楼宇控制系统通信协议、楼宇控制系统安全体系等突出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或者实验室,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易使用维护的智能化产品。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