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进入新阶段 近场支付成竞争新热点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授予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上海银联、杭州银通、联动优势等13家公司在“最后一刻”跨入门槛。藉此,加上第一批入围的27家企业,在大限之前,总共有4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城”,而目前提出申请并公示的支付企业总计有197家(含40家入围企业),以此计算,支付企业的“升学率”仅为25%。 不过,比“低升学率”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背景很深的学生被挡在了围墙之外。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公司以及百度、网易。有专家表示,“只要三大运营商还没获取牌照,这个‘大限’之门就不能说已经关上,只有该进去的都进去了,这个门才合得上。” 电信专家付亮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电信运营商拿牌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联通电子渠道部总经理宗新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联通作为一个运营商来讲,在支付领域来讲,也在按照政府的有关决策,根据行业发展的态势,在积极地跟进有关的工作。” 电信运营商“上窜下跳” 艾瑞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而在中国8亿手机用户中,已经开通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3.03亿,占总数37.8%。预计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快钱CEO关国光接受采访时表示,“3G时代到来,大量的传统电子商务走向移动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终端支付已经成为必需的工具。” 除了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外,“渠道商”角色的电信运营商们也正在向上下游延伸。今年3月,中国移动入股浦发行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时,公司董事长王建宙就曾明确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让中移动加快发展手机支付业务,并以手机为载体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除了向后端的银行渗透,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们也亲历亲为起第三方支付。从今年年初至今,中国联通成立了子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新成立支付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尽管拥有雄厚的资金以及用户规模优势,但在远程支付领域,运营商远远落后于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留给运营商的机会,从目前看来,只剩下近场支付了。 近场支付成为竞争新热点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远程支付,一种是近场支付。所谓远程支付,就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是手机下载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目前多数银行基本都有这项功能。目前,远程支付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换言之,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和增值盈利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第三方企业拼杀的是近场支付。所谓近场支付,是指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简言之,就是在用户手机中嵌入一张SD卡,SD卡与用户的银行卡关联,用户只需将手机放在POS机上,通过射频感应,瞬间即可完成支付。 目前,近场支付已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扎堆创新之处,其定义也一再被创新产品所刷新。7月1日,支付宝正式推出了条码支付产品,通过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条形码即可实现支付。9月1日,快钱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快刷”的产品,该产品甚至免去了手机和POS机的接触,直接将手机变成了POS机。据快钱副总裁包海威介绍说,只要把这个邮票大小的快刷插入手机的数据口上,手机就可以直接变成POS,接下来的刷卡和输入密码等操作就跟平常POS没啥区别了。 不仅是移动支付领域,手机已经成为诸多产品多创新的载体,移动通话已经从主要功能变成诸多功能之一,人们对手机的功能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想象,“手机已经成为所有人的体外器官”,包海威表示。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