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因其集中体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即时性、集中性和远见性的特点,目前正被国内大中型企业所接受。如何吸取它的管理理念,利用它的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某些瓶颈问题,怎样利用ERP来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如何认识和面对ERP的风险问题正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ERP的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其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的出现是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1]。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企业能力存在于员工的身体、战略规划、组织设计与企业文化中,企业能力涵盖整个企业价值链。ERP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其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的实质是基于“供应链”的先进思想,它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的协调管理,强调合作和提高渠道效率[2]。要把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中,利用全社会一切资源组织生产,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它借助先进信息技术,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着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即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的互动中,推进了会计作业模式的变化[3]。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因素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奖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
财务与会计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其本身来说就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随着ERP的实施,我们清楚地看到,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重心,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为主线监控企业管理的各项活动。
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总之,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ERP环境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
随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随着国内股票在国际股票市场的成功上市,企业管理信息化、行业化、规范化的要求迫在眉睫。
ERP实施以后,企业主营业务的核心流程全部通过集成的信息数据进行贯穿和紧密衔接,有效地堵塞了以前“人治为主”所存在的经营管理漏洞,避免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经营管理差错[4]。在ERP信息系统管理中,会计核算、商品销售、成本结转、计提折旧等事项都不会花财务人员太多的时间,财务人员的角色从日常的会计核算向管理转变,工作重心向加深财务管理深度、全面实行企业内控和强调企业价值管理等方面倾斜。财务管理的定位也从原来的核算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从对数字的计量与记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ERP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在一起,实时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经济运行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对企业各方面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堵塞管理漏洞,为企业管理决策及时地提供全面的信息,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从实施ERP系统所取得的效益来看,其效益的取得及其增值,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层次性,所以“再加工-深加工”是会计新模式的基本特点。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定位强调了管理会计的贡献及重要角色,随着ERP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发展,将赋予新的会计作业模式以更丰富的特色。
四、ERP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框架
1.站在企业总公司的角度看,ERP上线后首先建立集中的财务管理。企业内部业务范围可能涉及多个专业板块,但基本要做到集中式、一体化的管理:对公司内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响应;重视管理会计的功能,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将项目作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进行考核,对项目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完善供应链管理,实现集团内复杂的分销网络的管理,将企业内的计划在集团内共享,实现产销的有效协调,降低库存成本和采购成本;加强客户服务的管理、客户订单的追踪、客户档案、合同管理等;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利用大型的数据仓库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逐步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在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以及人力资源系统之上。
2.站在各分(子)公司的角度看,要求:系统设计严谨,企业管理更加规范。ERP系统的实施实现所有业务数据的透明,实现业务流程和操作的标准化,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提高各部门之间业务操作的一致性,真正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流程优化,职责清晰,高效顺畅。改变 “各行其是”的封闭运作状态,实现生产、供应、运销、财务等各部门工作的高度集成;形成一种高度协调的整体动态集成运作的新型高效的工作模式,其他业务系统录入有关数据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财务凭证,并集成到财务系统,形成财务账。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使企业各项业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实现金额账与数量账的同步变化,改变物流与资金流脱节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通过ERP系统的实施,统一业务处理的数据源头,做到了数出一门,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提高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总部及公司领导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业务状况,为领导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ERP实施后管理系统发生的变化,他使企业原先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逐渐转变为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ERP系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ERP的实施使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体现的不是简单的管理软件,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与体现,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