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知识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2007企业十大“命门”

辞职门:是“居安思危”还是规避“新法”

裁员门:无原则裁员折射工会缺位

贿赂门:超市腐败是怎么成了“行规”

电池门:是否主动承担责任,折射厂商危机意识

间谍门:商业谍战何时休?

纸包子门:假新闻拷问食品安全

排污门:跨国公司逃避在华环境责任

离婚门:合资企业“合久必分”

翻新门:行业潜规则显现厂商信任危机

商标门:企业维权上演“蚂蚁”斗“大象”

2007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外部的生态系统,中国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变化。

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经济与环境、人的和谐发展,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新《劳动法》出台:从立法的高度加大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随着新《劳动法》实施,国家将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无疑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全球化视野:多重市场的竞争、汇率的变化、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竞争策略,国内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不规范向规范化经营发展转变。

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全新理解,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行业逐渐消失,同时很多新型的行业兴起;信息化管理应用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组织的扁平化趋势更明显。

快速多变的企业生态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归根结底表现在商业模式和成本控制上。新《劳动法》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汇率上升削弱产品市场竞争力,物价上涨增加了原材料成本,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在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管理行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么严格控制成本,要么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寻找蓝海或长尾。

《新智囊》和中国管理传播网力主“用明天的视角做今天的选择!”用管理的视角剖析2007年发生的一系列“门”事件。虽然我们能够理解企业在各类“门”事件中是无奈的选择,但是,我们更希望企业竞争是建立在尊重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上,建立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进行的良性竞争。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新传播时代,稍有不慎,一个巨型企业轰然倒下的事情已经屡有发生。企业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下更要守住自己的“命门”,增加“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超市腐败怎么成了“行规”

主角:家乐福

事件:2007年8月下旬,家乐福北京CCU(城市采购中心)以及7家门店生鲜处相关人员被送到司法机关。

东北区域几家门店生鲜处负责人被拿掉,深圳梅林店部分员工也被处理。
入选理由:商业贿赂在2007年尤为刺耳,已经不是个案,逐步有社会化的倾向。

分析:“超市腐败”不仅是家乐福,各大超市企业几乎都有,事实上,收买基层人员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家乐福的腐败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造成腐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哪家公司的商业伦理欠缺或是治理结构有问题,而是供应商的整体劣势。但是,家乐福主动“曝光”,积极主动配合司法调查,倒是能看出家乐福的中国“玄机”。有业内人士说“反腐”是家乐福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策略。而对于家乐福选择在此时大力公开反腐成果,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史俊认为:“这是‘家乐福中国’将要变成‘中国家乐福’的标志。‘家乐福中国’只是被家乐福总部作为其众多分区中的一个,而‘中国家乐福’则是将中国市场独立于家乐福总部之外,以便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家乐福的确一直在强调中国化,只是目前家乐福的中国化进程越来越困难。“家乐福在中国开店减速,实际上还是与我国目前没有对零售行业实质放开有关。”史俊解释,影响零售卖场开店速度最大的因素是选址,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放开对外资零售卖场开店地址的审批。

在零售行业,供应商贿赂与零售商之间的贿赂行为,一直被认为是“潜规则”。家乐福此前对受贿的相关负责人一直予以开除处理,并没有移交司法机关。史俊评价:“此次公开处理,其实是家乐福的亲政府行为,迎合政府提倡的法治社会和反对商业贿赂的政策。”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贿赂”,这句话在商业领域一样适用,在阴暗角落里肮脏的交易是商业文明的堕落,最终会被现代文明所唾弃。

合资企业“合久必分”
主角:达能柯达

事件:2007年10月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达能亚洲将所持20.01%股份以每股4.58元的低价转让给光明乳业两大东家上海牛奶集团和上实控股。11月12日晚,柯达宣布在获得4600万美元的收益后,不再持有乐凯股份。

入选理由:跨国公司纷纷撤股,是战略的选择还是市场的选择。

分析:2007年,对于达能中国是一个多事的一年,达能与娃哈哈之争一直也没有缓解的迹象。对于达能来说,终止与光明的合作,是无奈的选择。据介绍,达能在过去的六七年中,不断努力钻营,欲扩大其在光明乳业中的股份,其持股比例从5%增加至目前的20.01%,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但从2006年起,重新组建的新光明集团,却显然让欲控股光明乳业的达能感到困难重重,2007年再加上光明乳业高层王佳芬位置的变动,让达能的计划难再实现。所以,分析人士认为,达能一直谋求在光明乳业的控股地位,而这一愿望在2006年光明食品集团成立后彻底落空,所以转而与蒙牛乳业建立合作,全面退出光明乳业也顺理成章。

与达能不同,柯达只是当时成功遏制富士,在彩印胶片领域独大,但这样的成功却在其后阻碍了柯达的数码转型战略,导致作为数字摄影开创者之一的柯达被对手佳能、尼康甩在身后。被认为是硕果仅存的感光行业民族品牌的乐凯,在此次合资协议中成功地坚持了“控股、保留品牌、拥有经营管理权”三项原则而保持了独立性,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重大跨国“婚姻”。

然而随着全球影像行业结构巨变,柯达自身不久就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上传统胶片产业落没,也使双方合作的动力大大减弱。在经过4年全面的市场衡量后,柯达终于决定全面退出乐凯来完善其数字化转型。
“离婚”是今天对昨天的否定,但是,倘若没有对未来做好准备,则终将重复昨天的故事。

假新闻拷问食品安全

主角:北京电视台

事件: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节目爆出猛料:“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据该节目报道,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近期不断飙升,东四环附近的一个加工点为降低成本,竟“创造性”地将废纸皮箱搅碎连同肥猪肉一起制成“肉包馅”。该报道被查实为虚假报道,并为此向社会深刻道歉。随后该报道的编导被警方刑拘并被判刑。

入选理由:从食品安全到产品安全在拷问企业的良知,不难想象假“纸包子”事件为何被如此关注。

分析:“纸箱馅包子”为何一播出就被众多人相信?即便是真相大白之后,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纸箱馅包子面世的时机,正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四伏的时刻,内外舆论皆不宽容。这一极端案例的出现,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程度再次推高。而就在政府宣布,证实事情是虚假新闻,涉嫌记者造假时,仍有不少民众愿意相信是假包子,而不是假新闻,甚至有人怀疑政府查处也从中造假。

“纸箱馅包子”事件拷问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折射出食品安全的严重性,在百度上查一下“食品安全”,能够得到超过1300万条信息,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有太多的触目惊心的食品黑幕,让民生受到伤害,在人们的大脑里早就留有假食品带来诚惶诚恐的烙印。

在现实中由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让公众不得不信,即便是电视台已经向社会深刻道歉了,民众依然心有余悸,依然用颤抖的手握着从小摊贩手上买的包子,这会不会是真的包子?

2007年3月份以来,中国出口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和媒体进行了炒作。从最初的宠物食品扩大到药品、牙膏、儿童玩具、水产品、汽车轮胎等多种产品,不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害。

居安思危还是规避“新法”
主角:华为

事件:从2007年9月底起,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排51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自愿离职,随后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惟一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

入选理由:新《劳动法》出台,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时代或将结束,为此不同的企业做出自己的反应。

分析:面对新《劳动法》,华为选择了先让员工辞职再聘用,华为希望在新《劳动法》实施之前,用巨资类似买断工龄的方式从而降低未来十年的人力资源成本,虽然华为一厢情愿的做法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没有能如愿以偿。从此事中能够折射出华为的用心良苦和无奈的选择,有评论认为华为是“居安思危”以应对国际间竞争。华为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国际化民营公司,初期通过高工资吸引优秀人才,并为此设置了行业的人才门槛,但是,通讯设备行业是快速发展行业,人才老化非常明显,这也给华为带来严重的人才成本压力。

有报道认为,华为从去年开始进行定岗定薪,很多员工重新开始在公司内部调整职位。老员工在公司里面担任很重要的职位,同时他们又做不出那么大的贡献,最后形成华为内部的“沉淀层”。这个沉淀层的存在极大地刺伤了新员工的积极性。这次调整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沉淀层”的问题。

华为一开始在价值链的低端从下面往上面追赶,到现在为止,华为也没有走到价值链的高端。像华为这样的优秀中国民营企业,面对国际国内更复杂的竞争环境,需要励精图治、居安思危,以未来的视角来审视现在,做新的战略调整和部署。华为集体辞职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还是暴露了它在人力资源处理上的不够成熟,没有必要用这么剧烈的方式来进行变革,完全可以采用更加渐进的方式来推进。

新《劳动法》实施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深远意义则在于构建企业和劳动者和谐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短期来看,则无疑会使很多目前在用工制度方面有待完善的企业增加人力成本,降低了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逃避在华环境责任

主角:嘉士伯

事件:天水市是甘肃省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被称为甘肃的小江南,世界知名品牌嘉士伯的一家合资企业,正在污染着当地的环境,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天水的水源地。

入选理由:2007年太湖、巢湖已经敲响了污染的警钟,一向标榜社会责任的跨国企业做了什么。

分析:跨国公司一向标榜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做得如何如何好,并以先进的西方文明方式来标榜自己。但是事实已经说明,当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很多企业选择了经济利益。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马苏男说:“我们的数据库里有5000多家污染企业,其中70多家都是跨国企业,他们在本国都是以企业公民著称,但在我国却并不那么注重环保。还有相当多的国内企业,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生存不下去了,就把企业转移到了西部。但是他们并没有同时提高他们的污染处理能力。”同时,专家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化工、电镀、冶金、制革、漂染等严重污染行业,相继落户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企业也开始了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过程。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高污染企业纷纷到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地区落户。不少西部地区也把降低环保要求,当作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调查显示,西部9个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占当地GDP的13%,相当于甘肃和青海两个省GDP的总和。对此,国家环保总局曾经下发过紧急通知,禁止向西部地区转移污染。

2007年,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环境责任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缺失也是企业的道德责任缺失。我们看到,一些跨国公司在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后,却连基本的环境责任也不顾。警钟长鸣更多是对那些企业的警告。

企业维权上演“蚂蚁斗大象”
主角:百事可乐

事件:花费上亿元加上古天乐和周杰伦的健康形象,百事可乐的“蓝色风暴”豪华营销让一家中国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而后者却是“蓝色风暴”注册商标的合法权利人,2007年5月24日,浙江省高院二审判决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侵犯了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的“蓝色风暴”商标权,须进行赔偿,并在媒体上刊登声明,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入选理由:企业维权,中国企业一直是被告,“蚂蚁”斗“大象”预示中国企业权利意识的觉醒。

分析:浙江蓝野酒业告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商标侵权,犹如“蚂蚁和大象”之争。一方是注册资本300万、总资产仅约1300万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另一方则是品牌价值12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仅上海百事可乐公司年销售额就达12亿多元)。这样的对决,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

“蓝色风暴”一案终审判决,正值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向WTO提起国际仲裁之时,其意义颇为微妙。类似的案子,在浙江至今也只有几起,以往更多的是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被诉。知识产权对中国人一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走过了几百年不同,中国1985年实施专利法,知识产权体系才开始着手建立。检索近年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应对案例,人们欣喜地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并与政府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探索建立一套长效的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应急机制,在海外维权中会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民企敢于起诉跨国公司,说明他们的权利意识在觉醒,整个市场也在趋于成熟,尽管该案的判决书如果公布,法学界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这一案例提醒所有企业,“规则高于利益,利益只能是遵循规则前提下的利益”。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罢,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更需要企业学会游戏规则。

商业谍战何时休?

主角:迈凯轮F1车队

事件:2007年9月14日凌晨,国际汽联赛车理事会的间谍案听证会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迈凯轮车队将被取消竞争该年度车队总冠军的资格,并罚款1亿美元,不过他们的车手仍然可以角逐车手总冠军。

入选理由:“谍”战是战争年代的热词,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同样是那么惊险刺激。

分析:“间谍”在战争年代是敌我双方或多方普遍使用获取对方情报的手段,一个优秀的间谍可能抵得上一个师的兵力,其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在中国有“特务”、“内鬼”之美名。商场如战场,所以“商业间谍”也普遍使用在商战中。

对于大多数大公司和许多小公司,都有专人和资源用于分析关于其竞争对手的信息。当然,推己及人,为了防范商业间谍,保证企业竞争优势,很多企业也都建立了一套防范措施,企业不仅在内部强化保密措施,时刻提醒员工注意保护商业机密;而且在外还设立情报点,监视竞争对手的动向。“专职的商业情报人员与人们通常所言的‘间谍’并不是一码事。”国内某大型合资公司信息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公司都会有专职情报人员,虽然他们可能在从事类似于间谍或侦探性质的商业活动,但其实质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分析和利用商业竞争情报,而且大量的商业信息就摆在互联网上,信息来源是公开的,也算是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收集信息,因此这样的“间谍”并不违法。

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的是企业要注重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一方面企业要树立起全面竞争的意识,主动以合法手段获取情报;另一方面要提高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不给他人可乘之机。

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要求企业在恪守商业机密的同时,开放更多的商业秘密,以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企业如何才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共享之间取得平衡?

是否主动承担责任折射厂商危机意识主角:摩托罗拉诺基亚

事件:2007年6月19日,甘肃肖金鹏在作业时,装在胸前衣兜里的摩托罗拉手机突然一声巨响,肖金鹏倒在血泊中,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入选理由:企业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得与失,折射企业的责任意识。

分析:

摩托罗拉面对这起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但却因为没有正面承担事件的责任,同时也没有把握住用户的不正确使用这一关键因素,而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手机电池的安全性,最终“作茧自缚”,深陷“手机电池爆炸”泥潭而不能自拔。面对潜在的更大问题,诺基亚宣布在全球市场主动召回了4600万块可能存在问题的手机电池,避免了有关意外事件的再次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电池召回消息的同时,诺基亚也借助各大权威媒体,对这次电池召回所涉及的所有机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召回电池的识别,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说明与图示,这无疑方便了广大用户对手机电池的识别,最大可能地提高了电池回收的效率。

中国管理传播网专家未然认为:同为全球手机行业巨头,摩托罗拉与诺基亚在面临手机电池爆炸的形势下,一个只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手机电池的安全性,但却没有主动承担事件责任,从而深陷危机而不能自拔;而诺基亚为避免潜在的爆炸事件发生,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召回数以千万计的手机电池,从而取得了主动权。同样面对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摩托罗拉没有主动承担事件责任,而诺基亚却积极应对、主动召回电池。但透过表面现象,两者在危机意识方面的差别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无原则裁员折射工会缺位

主角:沃尔玛

事件:2007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在不同地区的办公室同步召开员工大会。“这是一个裁员动员会。”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上海分部的一名被裁员工告诉记者,会后整个采购中心有超过200人被裁员,占总员工人数的15%左右,在中国裁员近100人。

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晋江店工会是于2006年7月29日正式成立的,这是全球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在中国的首个工会组织,沃尔玛与全国总工会的10年博弈终于画上句号。

入选理由:劳工关系一直是最敏感话题之一,“和谐企业”需要良好的劳工关系,企业如何去面对?

分析: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这样大规模的裁员,沃尔玛只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经济性裁员,二是因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如期履行而裁员。沃尔玛的情况不符合经济性裁员的要求。《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这就意味着,只有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或者是资不抵债期间,公司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沃尔玛应当提前30天发出书面通知,并且需要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解除合同。
有分析认为,如果有工会的话,那么这样大规模的裁员,必须要通过工会,由工会代表工人和管理方协商,才能实行。目前,沃尔玛在中国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采购系统),一个是沃尔玛中国(超市系统)。2006年,在全国总工会的压力下,沃尔玛在超市系统建立了工会,但是在采购系统,至今没有建立工会。工会组织是处理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桥梁,和谐企业重要的特征是劳资双方的和谐,但是工会在很多企业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了工会谁来保护员工的利益?
行业潜规则显现厂商信任危机 主角:LG

事件:“LG电子从1998年开始,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秘密的、大规模的小作坊式翻新”,2006年年底一自称为“反LG联盟”的组织在网上爆出一个鲜为人知的“翻新”内幕。随后,湖南省湘潭市用户张洪峰披露的LG空调质量问题,将事件推向高潮,至此,LG进入中国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开始蔓延。

入选理由:追逐利润不能牺牲企业信用,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面临同样的抉择。

分析:有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翻新”并不是LG一家会做的事情,大部分家电企业为了节省物流等费用,会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设立维修点,派遣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支持。如果产品是外观问题,会在现场进行简单更换或由商场打折处理,但如果涉及性能问题,则会返厂维修。据了解,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LG在2003年-2005年期间进行翻新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这种返品站并不加以控制,在全国各大城市基本都会有一个。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销售卖场积压时间过久的产品时,厂家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维修保养,在产品重新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后,可以重新进入流通领域。大多数厂商对返修机处理方法是,返厂的产品在售后维修站或返厂经过修理、检测后恢复产品使用功能的,由厂方统一按照等外机定价后销售,一般是折价后卖给内部员工,也有一部分是卖给宾馆、饭店等大的集团用户。有的厂家对此类折价机的用户是不享受退机的政策,产品发生故障后按照“三包”规定负责维修,对于故障不能修复的产品负责更换同类型号产品。

在事件报道出来后,LG先沉默,再指责别人合伙“敲诈”LG。LG翻新作坊是否真实大量存在,虽然尚没有权威部门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说法,但已经在媒体、网络蔓延了大半年、仍旧无法得到解决的“翻新”风波,已经导致LG遭遇入华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返回]
沪ICP备12032527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