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辨析通过对90年代以来核心竞争力领域学术、实践活动的分析,指出其恰当的中文译名,借用核心产品的概念,厘清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将当前众说纷纭的“核心竞争力”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域内统一起来。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5-6月份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Prahalad , C. K.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P79-93, May-June, 1990。业界普遍认为文章首次,也是当前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地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competency)的概念: “The collective learning in the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how to coordinate diverse production skills and integrate multiple streams of technologIEs”,国内的普遍翻译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普及开来,并于九十年代中期推上巅峰,文献学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点(见文献1)。奇怪的是,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作用、识别、培育等,在相当的程度上基本趋于一致,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却各说各话,莫衷一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借助于当前的研究成果,准确界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统一到同一语汇中来,相信对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2、core competence/competency到底叫什么 其实把它译成是“核心竞争力”抑或“核心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正如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重要得是,术语的翻译必须结合学科的背景和文章的整体思路,以及该术语的特征和作用,毕竟两种语言的隔阂绝非找一本大字典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理解不一,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基本一致,即基本上是对普拉哈拉德关于核心竞争力辨识三个方面的一般逻辑推理,或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的诠释:一是对最终产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创造顾客价值;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独特性。基于此,core competence/competency 是组织独有的,能够创造顾客价值并得到了顾客认可的,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其概念的逻辑关系图如下所示,故将其译为核心竞争力是最贴切的。若译为核心能力,则显过于宽泛;反之,如果这种能力不能创造顾客价值,或者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而得到,那么它再好也没用,更谈不上核心与否了。
还有一点是competence/competency 与compete及competitiveness词形一致,同出一源 ,而后者通常译为竞争、竞争力(如CVA, competitiveness value added,竞争力附加值法)。因此把该术语译为核心竞争力既符合普拉哈拉德的基本思想,也符合我们的惯例。 3、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当前的基本情况 当前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有以下几种:
普拉哈拉德的文章并未给出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义,而仅仅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这为后来的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来诠释核心竞争力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核心竞争力赖以定义或者说高度关联的相关概念都较为抽象,并同时处于相应的发展阶段上,如核心能力,资源,甚至是组织等。 由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组织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信息技术、组织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战略、企业联盟、学习型组织、绿色组织等等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得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更为复杂、多变,有的学者干脆把此称为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即核心竞争力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定义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不是无法定义。 基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有些概念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大致性的描述,——有时也只需一个大致性的描述,很难准确界定它概念的外延核内涵,也无此必要:比如产品、市场等;有些概念在它的初级阶段是较为清晰可见的,而在其高级阶段却高度抽象:比如质量、产品等。 ? 本文的定义 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现代营销学中的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获得、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东西”。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形式,分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增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顾客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基本利益,是顾客真正要购买的“东西”。核心产品概念的提出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学的基石,它把产品的形式从原来的有形扩增到无形,这对当前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很有启发意义。 基于此,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组织持续有效的调控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领先竞争对手,以创造超额顾客价值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核心竞争力、形式竞争力、竞争力优势是构成竞争力的三个层次,其基本逻辑关系如下图示: 相对而言竞争力是有形的,容易度量的,是具象的,是直接产生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行为,如品牌、产品、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分销渠道、独特资源、资本优势、开发能力等等;也可能是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惯例、企业文化、资本运作能力等等,最有可能是其一或其中几种的协同。以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能够运作众多品牌的成功案例为例,其优秀的差异化市场细分能力、强有力的市场媒体促销能力等,是其竞争力的形式;而针对中国市场独到的差异化概念策划,并利用自身资源迅速将其转化为一组市场运作行为的能力,则是其策划力和执行力的有机协同,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恒基伟业自制造了“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概念后,便将一个不能再简单的电脑卖红了大江南北,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竞争(力)优势则是结果和目的,它归根到底来源于组织为顾客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创造竞争优势为任何竞争战略的核心所在。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通过为顾客提供独特的效益而采用高的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分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形式,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可用来分析竞争优势的源泉,及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价值链优化和价值系统的整体优化则直指核心竞争力。 4、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思辨 ? 管理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泰勒的工序分工,到福特的生产线作业,都基本如此。当战略策略的研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波特的竞争力模型不足以解释当前组织的竞争活动时,寻求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所在——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便应运而生了。总的说来,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管理实践的要求。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竞争力模型在另一个层次上仍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众多的对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的理解在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各有其不同场合的作用,它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归于折衷和统一。 ? 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退的过程,都有其生命周期,——类似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也不例外。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与之高度关联的资源、竞争力、创新、组织再造等等理论研究,正在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它需要时间、理论的循环往复。 核心竞争力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组织的核心随着环境、规模、技术、产品及发展阶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今天海尔的成功可以说伴随着核心竞争力的变动、调整这条主线:质量/品牌——服务——并购整合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而时移事易,因时而化,把事情“做对”的对战略机遇的把握能力才是其核心的核心,也是做事情的最高境界:我们不是进入最早和做得最好的,但进入的时机绝对是最佳的,——张瑞敏对海尔涉足资本市场时如是说。这正是张瑞敏的过人之处! ? 作为一个整体对人的研究有几千年的渊源,而对细胞学、解剖学的研究则相对晚的多,但这并不影响对人生哲学的讨论、研究、应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也大致要经由这个过程。这暗合系统论的思想。 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组织的工作、效率逻辑系统之外,再建立一套凌驾于结构之外的信息定位系统,该系统以核心竞争力为其中枢神经,它更加抽象,更加难以量化和文件化,也很难加以激励和约束。为了获得环境变化、内耗而损失的系统能量,它要通过系统思考、行动,以及组织内部资源的高度协同和其间的信息反馈,进行不断的自学习,以提高组织的智商。这又反过来提高组织的自学习能力,不断的补充系统的负熵,如此循环下去。创造性的思考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常态,因为环境发生着变化,停止则意味着死亡,一如逆水行舟。2004-5-8//22:57 参考文献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