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知识 >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等成2010年中国市场十大战略性技术

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率先走出危机阴霾的中国企业如果能把握好未来新型战略性技术的发展脉搏,将赢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我们在对各领域前沿技术的实时跟踪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2010年非常具有商业价值的十大战略性技术,以便帮助企业更多地关注未来的商业热点。在这里,我们把顶尖的“战略性技术”定义为,在未来1~3年里最有潜力深刻影响中国商业和经济的技术。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即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智慧的地球”是IBM于2008年年底提出,并开始在全球推广,具体应用涵盖食品、水资源、交通、医疗、电力等领域。比如食品领域的质量管理、应急制度等,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是挖掘城市管理各领域的数据库,融合联网,开发新的应用技术。

智慧城市国外很多城市在发展。IBM帮助斯德哥尔摩市开发出一套智能交通系统,让交通流量锐减22%,空气污染也骤降14%;思科宣布与韩国仁川市合作,按照“智慧型都市”全球计划,以网路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

在中国国内,智慧城市亦在多个城市试点。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于2009年8月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城市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此外,沈阳、江苏昆山、重庆等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思路。

4G通讯技术

2009年年初,3G移动通讯技术开始在中国三家移动通讯公司普遍推广,此时离3G技术WCDMA的第一个商业应用已经过了10年。目前4G标准早已开发,进入技术成熟阶段。

4G终端用户的下行速度最高达到29Mbps,这是目前3G网络速度的50倍。目前4G主流标准分两大类:LTE和802.16m,两种标准都开始有商业化试点。中国以自主开发的TD-SCDMA技术为基础,向3GPP提交了LTE的TDD版本,取名为TD-LTE-Advanced。TD-LTE-Advanced已获得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和亚太地区通信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4G虽然在技术上日趋成熟,但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4G取代3G还为时过早。高通与中国移动达成一致,首款TD-LTE的工程样片已经在去年11月份推出,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将启动全世界首个TD-LTE试用网络。

目前4G网络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但是从终端来看,芯片方案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3G终端缺少的瓶颈还没有解决,因此在4G网络下,终端整体研发速度还是很缓慢。低碳技术

哥本哈根会议标志着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已经同步进入低碳时代。

现在全球已经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以期在低碳经济方面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些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涵盖内容有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等。

低碳产业将融节能生产资料市场、节能消费品市场和新能源市场为一体,改变市场的整体结构。节能生产资料有助于降低企业单位能耗,提升生产力水平;节能消费品如节能汽车等有助于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环境质量;新能源产业则是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希望所在,主导未来世界的经济走势。

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互联”,是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的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信,以方便识别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系列应用。物联网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输网络。

2008年,随着发达国家的投资增加,物联网应用领域开始逐渐扩大。中国对物联网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已有局部建设,已应用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交通监管等领域。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世博会场馆被成功应用。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将会催生出大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据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分析,物联网行业在未来3到5年市场规模可达到3000亿元。

3D显示

3D显示主要利用人眼的视差原理,通过制造人的左、右眼视差,在视觉暂留时间之内,给左、右眼分别送去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大脑会把这种差异理解为物体的空间定位,从而呈现3D效果。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3D显示领域。日本以电视厂商为主,联合200多家公司共同研发3D显示;韩国政府提出“2010年3D视觉”政策,计划到2010年实现大多数显示产品和记录设备与3D立体格式的转换;欧盟投入700亿欧元用于3D显示研究,主要由飞利浦主导的ATTEST联盟进行研发;中国3D产业联盟于2008年10月成立,会员有40家左右。

3D技术将革命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在未来,3D显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仿真、建筑设计、军事模拟、医疗、教学、娱乐和公共展示等领域,将带动显示器、电视等行业向3D技术转移。在国外市场,3D显示在科研教学、医疗、广告和电影院线市场都有成功应用,在欧美发达地区3D显示产品已经走入普通家庭。

从内容、传输到视频处理的一整套标准的建立有助于3D产业化真正起步。在越来越多的顶级厂商加入到3D显示行列、逐步规模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的背景下,3D显示市场未来前景明朗。韩国Displaybank预测,3D显示器的市场金额将会由2008年的1.4亿美元扩大至2015年的158亿美元。 增强现实技术(AR)

AR是利用传感器技术,在人类看到、听到、接触到的现实信息的基础上,叠加计算机加工处理得到的信息技术。AR能够把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人们对真实环境的理解与体验。

AR将成为杀手级移动应用。通过AR技术,可以利用可上网的智能手机拍摄并使用视觉算法识别物体,然后综合网上检索到的有用信息,对物体进行说明。比如谷歌手机、iPhone开发出的名为Layar的AR软件,可以在手机摄像头上显示餐馆点评和楼盘等信息。NTTDoCoMo推出了将摄像头拍到的真实信息与方向导航相结合的“直觉导航仪”。

AR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现代展示、医疗、军事、教育、娱乐、旅游等领域,应用空间和内容将超出人们想象。

AR将以给对象实时添加标签的方式改变人们生活。很多应用离实用化已近在咫尺。AR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前夜,各国领先厂商已开始利用AR技术获取商业利润。Sony于2009年12月,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区,发售采用AR技术的专用游戏“EyePet”,通过PlayStationEye摄影机,融入真实环境,让玩家以自家卧房或客厅为舞台进行深度互动。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会通过AR实现交互式营销体验。

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因特网的分布式计算及其相关应用,将开创技术变革新时代。通过云计算,可以利用在因特网中可用的计算系统(即“云”),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功效的网络服务。

有了云计算,用户无需自购软、硬件,甚至无需知道是谁提供的服务,只需关注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或者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云计算技术将对IT产业和网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云计算允许将数据、应用、服务等存储云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PDA、UMPC等一切可以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访问云端,实现移动应用。

云计算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推动企业IT技术进步,企业选择云计算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用户应用成本的降低以及应用自由度的增加,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云计算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国内外众多厂商积极投入云计算业务领域。Amazon、谷歌、IBM、微软、雅虎等均提出了不同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建立了各自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猛,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信等是云计算的领跑者。由中国政府牵头国内厂商争取到了云计算国际标准化主导权,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人用疫苗研发

2009年的甲流疫情以及中国在甲流疫苗开发中的积极反应,使得疫苗研发成为热点。2009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十大医学突破中,就包括艾滋病疫苗和甲流疫苗两项,美国化学学会评出的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技术首位是干粉吸入式麻疹疫苗。市场调研机构KaloramaInformation预计,全球人用疫苗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19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90亿美元。

中国人用疫苗市场增长迅速,中国政府、中外企业正加大在疫苗研发方面的投资。2009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规模预计为74亿元,同比增长20%,2015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的规模将接近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高于全球10%左右的增长率。

2009年7月,“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及服务平台,该中心总投资2.09亿元。2009年9月,国内疫苗企业天坛生物宣布投入26.68亿元在北京建设疫苗产业基地。跨国企业也通过并购迅速进入中国市场。2009年11月,瑞士诺华制药公司以8.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疫苗生产企业浙江天元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权。2009年10月,葛兰素史克与江苏沃森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研发并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小儿疫苗,双方股权比例分别为65%和35%。国内企业也纷纷踏入疫苗研发生产领域,截至2008年,中国共有疫苗生产企业43家,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亟待提高。 电机系统节能

电机系统节能包括两种方式,通过电机产品本身的设计节能,或是通过电机及相关系统的运行管理节能。

2009年中国在节能电动机研究方面实现进步,自主研发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问世,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减轻了电机重量。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功率涵盖1KW~5500KW,可应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通用设备,还可用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数控机床、油田控油机、移动电站等领域。

中国现有的电机系统大多耗能高,电机系统节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电机系统总容量约7亿千瓦,年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达2万亿千瓦时左右。在工业领域,中国电机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0%~30%。如果中国每年新增电机中有1/3用这种新型产品替代,每年可节电近500亿千瓦时,节约硅钢片50万吨、铜2万吨。深圳安托山特种机电有限公司已投资3亿元建成了3条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生产线。

中国政府重视电机系统节能技术,并开始推动企业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市场已经启动。电机系统节能是国家发改委“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2009年8月,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五大值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就包括节能电机。与其他技术相比,节能电机与传统工业部门结合更紧密,产业化也将更迅速。

2010年,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将在各地展开。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选择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推广应用示范;2009年10月开始,北京已陆续投入2.3亿元对166家重点用能单位推广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淘汰低效高耗能产品,预计此活动每年可节电2507万千瓦时。

可燃冰开采技术

2009年9月,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在青海省祁连山脉发现巨大储量的可燃冰。本次发现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2555亿桶原油,国土资源部表示,这是自1959年中国发现石油之后最重要的地质发现。可燃冰为固态状甲烷,燃烧值非常高,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本次在青海祁连山脉发现的可燃冰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可燃冰的开采将大大减缓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尽管海底可燃冰储量丰富,但由于可燃冰通常都在海底450米之下发现,对开采技术要求相当苛刻。本次青海可燃冰是首次在内陆地区发现可燃冰,同时,本次发现的可燃冰仅在地下20米的地方,大大降低了可燃冰的开采难度。

可燃冰一旦开采成功,其开采技术将成为低碳技术的核心。一吨可燃冰燃烧后释放的二氧化碳仅为燃烧一吨煤释放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一,中国致力于成为低碳技术的行业领头人,如果想从整体能源结构入手降低碳排放量,可燃冰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返回]
沪ICP备12032527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