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催促珠三角感知城市建设进程在广东省统一推动下各城市发力感知城市建设 2010年广东省物联网产值已超过800亿元,规模以上的物联网生产和服务企业超过600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在交通、物流、商业和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把握机遇以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1月发布了《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提出“启动”智慧广东“计划,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任务。随后,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及《促进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广东行动方案(2011~2012年)》,提出了重点推动广州市、佛山市、云浮市、东莞石龙镇四个广东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进物联网综合应用的任务,制定了以智慧城市试点和重点领域应用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珠三角地区的感知城市试点工作,由广东省统筹规划,各地积极响应,发力建设。 珠三角感知城市建设呈现三种模式 珠三角的感知城市建设虽由广东省统筹规划,但是各地建设独具特色,呈现三种建设模式。 第一种是以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在感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出台物联网产业扶持政策,大规模建设物联网产业聚集园区,吸收、培养科研人才,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一批示范项目,按照先培育产业发展,再拉动社会应用的模式来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 第二种是以江门、云浮为代表的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铺设光纤骨干网、实现有线网络入户、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区域,增加网络带宽,提高网络覆盖率,大规模部署无线信息采集设备,以建成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网络。 第三种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重点建设一批社会应用示范项目,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基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 各城市建设重点各不相同,成效初步显现 “智慧广州”建设探索中心城市物联网综合应用新模式。以建设“智慧广州”和“创新型城市”为引领,重点在物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相融合。启动了智慧天河、智慧社区、智慧企业、智慧乡村的试点工作,实施了“5+1”工程,推进了具有8项功能的市民卡,完成了政府从被动服务、分散服务向主动服务、一站式直通服务和云服务的重大转变。 “智慧深圳”建设人本、科技、创新深圳。深圳以社会服务和管理为突破口打造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和智慧产业生态系统。深圳正在进行“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网”的建设,实现了电网、交通的智能调控,节省了资源,更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了对深圳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工商场所、家庭住宅、移动物体和郊野实现感知网络覆盖,实现城市动态的实时监控。通过各项措施实施,深圳创新了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实现了城市更为灵活的敏捷运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 “智慧佛山”建设实现“四化融合”模式创新。佛山在感知城市建设中,依托禅城区广东省RFID产业(佛山)基地、世纪互联云计算总部基地、华南智慧新城以及南海区云计算中心,建设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并以行业应用为切入点,加快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智能化升级试点,支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绿色制造在佛山应用示范。 未来珠三角感知城市建设将快速遍及全省 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物联网发展较好,城市信息化程度高,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关键技术匮乏、进口依赖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抗风险能力差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等问题。感知城市的建设已经展现了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巨大作用,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2010年~2015年省财政每年新增安排2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广东省各项政策的扶持,受该区感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其他城市将快速开展感知城市建设,建立相关产业基地和园区,确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感知城市建设,即将遍及全省。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