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知识 >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浅析制造型企业该如何挖掘ERP系统潜力

导读:ERP系统成功实施后,系统的应用逐渐成为员工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在对ERP系统的应用上,并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二次开发的报表也越来越多,系统的数据库也就...

  ERP系统成功实施后,系统的应用逐渐成为员工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在对ERP系统的应用上,并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二次开发的报表也越来越多,系统的数据库也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系统的维护就松懈了下来,老板也不再那么重视了,ERP项目组名存实亡,一些骨干成员开始流失,系统里的参数还是几年前的原始数据,没有更新,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半载之后,一些ERP实施之前的老做法,在压抑很久之后开始出现,并以新的形式出现在ERP流程中。同时,面对已经改变了新的业务要求、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一部分在ERP实施过程中固化的流程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企业陷于了一种不好不坏的泥潭。而且,对于任何进一步流程优化与变革的想法、固化于ERP系统的流程也开始暴露出其强大的慣性阻力。

  虽然ERP是个复杂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它的长期成功,却完全取决于企业能否坚持做那些简单但极为重要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消除一些观念上的误解,回归到一些基本点上,完全可以利用并挖掘ERP系统的潜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制造型的企业,首先就是要持续坚持和保证静态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就是业务流程的持续完善和ERP系统匹配,以及不断加强和考核ERP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最后就是要不断加强对ERP的培训,特别是新员工的培训,想尽千方百计留住在ERP实施过程中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ERP系统来说,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大家都应该知道。一定不要忘记:先进的管理理念是ERP的灵魂。数据处理的那句古老名言“垃圾进,垃圾出”实际上更有管理思想上的启示:不反映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的数据与流程,不管其准确性有多高,实时性有多好,流程效率有多高,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都是浪费企业资源的垃圾。在上ERP系统之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那么现在如何持续坚持和保证静态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准确性呢?如何利用这些基础数据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呢?一家小家电生产企业运行了ERP系统两年多来,不断总库存没有下降,反而逐年上升。后来经过仔细的分析,该公司总库存金额3000万,能够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物料才2200万,也就是说还有800万的物料是不能产生价值的,是呆滞死料。该公司的库存账物相符率也非常高,达到97%。后来才发现,仅仅是因为工程变更封存的物料价值就达到300万左右,还有很多是客户取消订单造成的呆滞物料,因为没有专人去处理,导致大量的材料积压。在ERP系统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是前提。要保证库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首先必须规范仓管员和录单员之间的单据传递要求,包括单据的处理,一定要及时准确。仓管员要坚持持续对自己所管辖的物料的做到“日清日毕”,经常性的小范围的循环盘点,发现库存差异及时调整,才能保证账物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强这方面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仅仅是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高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去分析库存物料的流通率,看哪些物料流通的快,哪些物料流通的慢,找出原因。对于一些长期积压的呆滞物料,要想尽千方百计的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要及时处理,回收残值。当呆滞物料库存价值占据正常生产用料价值20%的时候,就会占用较大面积的库容,加大仓管员管理的工作量,从而造成其工作的效率低下。只有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改进,仓库库存的周转率才会加快。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生产订单或采购订单入库数据的分析,控制超订单入库的情形,在采购模块配置(POCF)的界面里,可以在允许入库差异的字段里,对允许超订单的数量进行设置,当超过这个范围,系统就会自动拒接办理入库,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ERP系统的潜力,将ERP系统的好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也是所有管理层实施ERP系统的重要目的之一。

  有一家公司,接连发生由于采购件物料A短缺而无法按时交货的情况,四、五个销售定单因此无法按时交货。此事惊动了销售经理。他要求工厂必须在一周内将拖期的定单完成。物料经理马上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是物料A没有及时采购,还是采购定单的数量不正确?初步的调查发现:采购员的确及时采购了正确数量的物料A;而且,该批物料也检验合格。如果哪里不出现问题的话,照理说不应该出现短缺的情况。那么,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呢?面对销售的巨大压力,物料A的采购员如热锅上的蚂蚁,建议先马上紧急采购(最快也要10天才能到工厂),然后再查清原因。经过分析,然来是由于此批采购件物料A突然出现材质异常,其热处理产出率急剧下降。造成装配时物料A的短缺。他还发现,热处理不同,物料A的产出率也不同(不同的产品要求对物料A进行不同的热处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ERP系统中的各项参数并不是一沉不变的的,特别是材料的损耗率、加工的产出率、一些原材料的消耗定额以及采购提前期(LEADTIME)等参数都是随着材料的材质不同、加工的工艺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当出现了上述变化时,采购员一定要及时对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新的定义,及时修改。一个合格的采购员对系统的参数一定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如果材料的材质发生变化或者加工工艺的变化,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对ERP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评估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正常供应,不会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施了ERP系统后,有的工厂还是生产定单经常不能按计划完成,企业经常被迫给货代支付不菲的加班费;要不,被迫给客户支付延期出货的罚金;紧急空运物料赶货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而且,物料部内部就相互猜疑。计划指责采购经常无法按时交货;仓库也对采购颇有微词:采购物料太多,对库存造成压力。采购却抱怨吃力不讨好:供应商不守信用,经常推迟交期;销售定单频繁变动,还经常不给足够的提前期,所以只有凭经验采购一些物料。不过,整个物料部的工作态度却是一大亮点。人人都勤勤肯肯,经常加班加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站在ERP业务流程的角度来分析,销售订单是ERP系统中一切需求的源头,因此必须保证源头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销售订单的合同评审,维持合同评审的严肃性。销售部门要建立销售定单优先等级制度。在“先下单,先服务”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处理重要客户的定单。很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不重视业务订单的合同评审工作,有单就接,不管产能或者是工艺技术是否能够满足,到最后,就会变得很被动,不仅员工怨声载道,也给公司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合同评审的业务订单,计划部门要及时合理的做好生产计划,计划排产时,每个生产定单的数量最大不得超过生产线一天一个班的产能。原则是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排程必须可行(feasible)。生产线要拒绝执行任何缺料的生产定单。此外,将生产定单分为两类:利用现有库存就能够生产的;必须等待在定物料(onorderitems)才能够生产的。优先安排前者,及时调整后者。仓库要遵循物料一次性出库原则,将一个生产定单的全部物料发给领料员,并及时完成ERP中的相应的库存转换(inventorytransactions),如果生产线补料,必须严格按补料流程处理,以便ERP系统能够忠实反映任何产出率的异常变化。计划对生产定单的缺料负责,采购对采购定单及时交货负责;船务对进口物料的进厂日期负责。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任何绕过ERP的采购、计划行为,等等。也就是说,不管生产的形势如何变化,但执行现有的ERP业务操作流程不能变。对一些新的业务类型,相关部门要及时制定新的操作业务流程,以保证ERP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

  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只是起点,不是终点。那些实施成功的企业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能够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充分挖掘系统的潜力,否则就会功亏一溃。卓越的企业之所以卓越,不仅仅是由于其出色的管理,更在于他们能够持之以恒,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ERP系统的实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给企业带来利润。

[返回]
沪ICP备12032527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007号